《原毁》反馈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原毁》反馈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5 10: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毁》反馈案
通假字
强者必说于言(
)
2.古今异义
(1))古之君子
古义:
今义: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古义:
今义:
(3)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
今义: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古义:
今义:
(5)吾尝试之矣
古义:
;
今义:
3.一词多义
(1)善
故人乐为善(
)
彼虽善是(
)
素善留侯张良(
)不如因而善遇之(
)
己未有善(
)

吾之病也(
)
吾之病在肠胃(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今之君子则不然(
)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
沛公然其计,从之(
)
4.词类活用梳理:
(1)故人乐为善(
)
(2)早夜以思(
)
(3)即其新(
)
(4)不究其旧(
)
(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重以周(
)

)
(2)轻以约(
)(
)
(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
(4)就其如舜者(
)
(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
)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7)即其新不究其旧(
)
(8)故人乐为善(
)
(9)其人之有闻也(
)
(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
)
(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
(12)其用不足称也(
)
(13)不若是(
)
(14)道德之行(
)
(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
(16)后人无及焉(
)
(17)早夜以思(
)
(18)己未有能(
)
(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
(20)究其旧不图其新(
)
(21)而望名誉之光(
)
(22)可几而理欤(
)
6.文言句式
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某非良士。
怠与忌之谓也。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7.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2)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原毁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强者必说于言(同“悦”,高兴
)
2.古今异义
(1)古之君子(古义:旧时贵族士大夫;人格高尚的人)(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3)是足为艺人矣(古义:多技能的人;今义:某些手工艺工人;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般人)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5)吾尝试之矣(古义:曾经试验;今义:一种试验)
3.一词多义
(1)善:故人乐为善(名词,善事)/彼虽善是(动词,善于,擅长)/
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不如因而善遇之(形容词,友好地)/己未有善(优点)
(2)病:吾之病也(名词,缺陷,过错)/吾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忧虑)
(3)然:今之君子则不然(指示代词,这样)/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的样子)/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4.词类活用梳理:
(1)故人乐为善(形容作名词,善事)
(2)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在早晚)
(3)即其新(形容词作名词,最近的表现)
(4)不究其旧(形容作名词,过去的错误)
(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作状语,对外,对内)
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重以周(严格)(周密)
(2)轻以约(宽容)(简约)
(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样)(却)(4)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
(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探求)
(17)早夜以思(而,表修饰)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附和的朋友)
(7)即其新不究其旧(就??看)
(20)究其旧不图其新(过去的错误、考(8)故人乐为善(做好事)
虑、现在的表现)
(9)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
(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要求周详少)
(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学习、学会掌握)
(12)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
(13)不若是(这样,代以上三种情况)
(14)道德之行(畅行)
(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自己)
(16)后人无及焉(代他,舜)
(18)己未有能(
才能
)
)
(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21)而望名誉之光(发扬光大,昭著)
(22)可几而理欤(差不多、治理)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其为人也,仁义人也。(用也表判断)
他是个仁义的人。
例二(某非良士。(用判断词“非”表判断)
某个人不是好人
(2)宾语前置
例:怠与忌之谓也。(“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这就是所说的怠惰与忌妒啊。
(3)状语后置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于言,于色都作“怒”的状语)
强横的人一定会在言语中表现出愤怒,软弱的人一定会在脸上表现出愤怒。
(4)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答案: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2、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答案: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