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课件(共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管鲍之交》课件(共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5 17: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管鲍之交
《史记》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评价人物,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物简介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也对他盛誉有加。
链接材料
管仲出身于破落名门之后。青年时期的管仲,超凡脱俗,志存高远,学先贤、习武艺、交友共勉、调查实践,多方吸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为其后来建立伟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仲早期的个人奋斗是不顺的:经商赔本、做官被逐、打仗败北、辅佐公子纠沦为阶下囚。家境的贫困,谋生的坎坷,使管仲具有了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后任齐相,他改革内政,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的富民政策,使齐国国力大增,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他“尊王攘夷”,扩大了齐国的政治影响;他礼法并用,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
预习检测:
管仲
颍上
鲍叔牙
尝与鲍叔贾
一匡天下
召忽
zhòng
yǐng
bào

kuāng
shào
给划线字注音:
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第一段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
)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
)为(
)言。已而(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
)焉。鲍叔遂进(
)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
)齐,齐桓公以(
)霸(
),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匡正统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占便宜
交往
不久
囚禁
举荐
凭借

匡正
因为
动词,说
名作动,称霸
约前686年,齐襄公在位,不仁且淫乱,怀疑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对自己有威胁,欲谋害。管仲辅佐公子纠到附近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莒国躲藏。
后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齐襄公篡位,几十天后因暴虐,被大夫雍廪所杀,齐国无主,等待两个公子回国即位,先到者为王。当时公子小白的行程要快一些,纠的管仲觉得莒离齐近,自己快马赶上一箭射中小白,小白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倒下。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放慢了奔齐的速度。其实小白只被击中了衣带钩,为怕管仲第二箭,咬破舌头,假装中箭而死,麻痹管仲,并加快了速度,终于先行到达齐国,即了君位,史称齐桓公。到管仲护送公子纠到时,被齐兵拒于城外。鲁国君主不忿,兴兵攻打,两国在齐国国都临淄以西激战,鲁军大败,鲁庄公弃车逃走。齐国乘胜向鲁国施加压力,要求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于是管仲到了齐国。
第二段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
)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
)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
)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贪婪之人,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愚笨之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之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做生意


没有才能
遇到
以……为羞(意动)
以……为耻
逃跑
为…而死
形作名,贪婪的人
第三段
鲍叔既进管仲,以(
)身下(
)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置于……之下

称赞
思考: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具体做了哪些帮助呢?
(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结论:管仲虽然历尽磨难,饱受挫折,但是鲍叔都理解、包容、支持、信任他。
(经商贪心

(谋事穷困)
(做官被逐)
(作战逃跑)

事君受辱)
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知贤、荐贤、让贤,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引用毛泽东评价白求恩的话,鲍叔牙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友情无价,情感升华
思考:
从鲍叔牙为管仲做的事情来看,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计小节,包容对方的缺点
患难与共,救济朋友的危难
志同道合,欣赏朋友的才华
友情无价,情感升华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
pián

],友善柔,友便佞(
[
pián
nìng
],损矣。”
直,指正直;谅,信也,就是诚实;友多闻,见闻广博;友便辟,喜欢谄媚的人;友善柔,是典型的“两面派”;
友便佞,就是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人。
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
知音之交--伯牙与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
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
舍命之交--羊角哀与伯桃
生死之交--刘、张和关
忘年之交——陈泰与邓艾
迁移拓展,素材积累
在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素材链接
知音之交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素材链接
相关诗句
《无题》伯牙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冯梦龙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素材链接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素材链接
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素材链接
鸡黍之交:形容守信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素材链接
舍命之交
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西汉《烈士传》
素材链接
生死之交: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
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于桃园中结义,焚香礼拜,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素材链接
忘年之交:
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成语补充
褒义
金石之交——比喻坚定的友谊。金石,以其材质之坚硬,来形容坚定不变的事物。
金兰之交——比喻朋友之间互相投合,后来指结拜兄弟。金,比喻其坚;兰,比喻其香。
患难之交——比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
贫贱之交——指贫苦微贱时所结交的朋友
八拜之交——结拜的异姓兄弟,近「金兰之交」
布衣之交——贫贱时所交的朋友布衣,平民的服装,借指平民。
竹林之交——本指魏晋竹林七贤游集於竹林之下,比喻亲密的友谊
再世之交——指两代以上的交情
忘年之交——两人因学识志趣相投,不论年纪长幼,而结为好朋友
杵臼之交——比喻结交朋友不以贵贱而有分别,近「车笠之交」
苔岑之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知心的好朋友。逆,违背;莫逆,同心相契
道义之交——指以学问或品行互相勉励的朋友
总角之好——幼年相契的好朋友,近「青梅竹马」。总角,原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形,如两角,后借指幼年。
中/贬义
泛泛之交——普通的交情,未达到知心的朋友
点头之交——见面时只点头打招呼,比喻很淡的交情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次面,形容彼此无深厚交情,同「一面之雅」「一面之缘」「一日之雅」
势力之交——以金钱、权势、地位或其他利益结交的朋友
市道之交——指惟利是图,为利害关系而结交的朋友
乌集之交——一时为了同一利益而结交为朋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