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于洛阳。
作者: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间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光。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背景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据《乐府纪闻》云:“(后主)第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旧臣闻这,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历代讨余》卷一百十三引)该词和《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
预习检查:
给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潺潺:chán形容水声连绵不断
2、阑珊:lán
shān衰残、败落。
3、罗衾:qīn丝绸做的被子。
4、不耐:忍受不了。
5、一晌:shǎng片刻,一会儿。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梦醒后,只听)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的细雨声,浓郁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丝绸被已使人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里竟然忘记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刻的欢愉。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好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束,昔今对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分析鉴赏?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说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运用了
手法。
“雨潺潺”形容
。
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
;
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
;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
。
?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线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白描
细雨滴落声
孤寂之感
内心愁绪纷扰
悲凉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主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饷”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2、“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
。
孤寂凄凉
3、上片写梦醒前后两种境界,从记叙的顺序看运用了哪种方式?有何作用?
上片写梦醒前后两种境界,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
这是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上片小结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天寒通过”罗衾“来写。这是古典诗词种常用的一种借外物来抒发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写出身寒倒在其次,心寒却无法抵挡的悲哀。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梦后之苦和梦里之欢相映衬,更见悲凉。并且,梦中欢乐终是虚幻”一晌“而已。更写出了亡国被俘后的处境可悲可怜。
词的下片,起曰:“独自莫凭栏”。“独自”,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江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为,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独自莫凭栏”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
别时容易见时难
4.品读与探讨: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中“莫”与“暮”的选用哪个好?
?
“莫”好:?
A、词人正在凭栏,但“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
“暮”好:
?
A、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现实的凄凉。
?
B、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如何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的末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暗示词人一生即将结束。
词人想要凭栏远眺看看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和金陵的距离甚远,中间有万里关山的阻隔,只能是欲见不得,更怕感念物是人非,“凭轩涕泗流”,更添胸中凄惨。
这无限江山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成为宋朝的属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看到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眼前之景只是增加心中的悲苦。“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宋都汴京是“别时”;现在被囚禁与汴京,思念故国,想要重见旧地之时是“见时”。前者“容易”后“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离别,而是永久的离别,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离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
李煜把无尽的愁思喻为流水落花,李煜的愁“剪不断,理还乱”,《浪淘沙》结句一语铿锵有力,交织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下片小结
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通过伤别与惜春,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惨痛欲绝的国亡家破的感情)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浪
淘
沙
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景
感
梦
心
景
融入哀愁
暗含遭遇
身寒更是心寒
反衬现实中的极度哀怨愁苦
对故国思念与悔恨
美好已逝
国家灭亡
个人遭遇
人上君
阶下囚
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与现实。
2、倒叙
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王国维评后主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媏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情性愈真,李后主是也。
采谓:一切文学吾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故不同矣。
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李后主之“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所以独绝也。
——郭麐
《灵芬馆词话》
“梦觉”语妙,那知半生富贵,醒亦是梦耶?末句,可言不可言,伤哉。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雄奇幽怨,乃兼二难。后起稼轩,稍伧父矣。
——谭献《词辨》
“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致语也;“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后主直是词手。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结得怨惋,犹妙在神不外散,而有流动之致。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浪淘沙令》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