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5 21:0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段太尉逸事状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点。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3、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品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自测】
1.解题
???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3.完成《同步练习册》中“基础?巩固?训练”部分。
【自研自悟】
本文记叙了段太尉的哪些逸事?这些逸事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记叙的事件
表现的性格
人物形象
【自练自提】
完成《同步练习册》“知能?达标?进阶”中的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在“勇服郭晞”这件事上,课文是通过哪些情节来表现段秀实的“勇”的?
【自研自悟】
1.从文中的第一件逸事来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2.按时间顺序,“仁愧焦令谌”应在“勇服郭晞”之前,作者为什么要颠倒过来叙述?
3.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段太尉的仁义功德能为史馆所收集,流传于后世,但是在文章中又没有直接赞扬太尉的语句呢??
【自练自提】
1.完成《同步练习册》“知能?达标?进阶”中相关习题
2.翻译下列句子
(1)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2)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3)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4)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5)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
(6)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
【自我评价】
答案:
第一课时
【自研自悟】
记叙的事件
表现的性格
人物形象
勇服郭晞,巧解兵乱
刚正沉勇
不畏强暴,关心人民,外柔内刚,临财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形象。
慈感尹少荣,仁愧焦令谌
仁慈宽厚
廉戒本族人,节显治事堂
清廉正直
第二课时
【自学自测】
1.(1)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2)果断捕捉了残害百姓的士兵,并斩首示众。(3)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面对郭晞士卒。(4)要求留宿军营。
【自研自悟】
1.在情节发展中,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作者先极力描写悍卒依仗骄将的威势,恣横暴虐,残害百姓的情状,为段秀实出场作了铺垫。段秀实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自荐平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上任不久即严惩凶手,突现了不畏强暴、执法如山的性格。随着矛盾冲突的激化,郭晞手下士兵“大噪,尽甲”,暴乱一触即发。段秀实却镇定自若,单骑赴营。他先辞去随从,继而解下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最后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层层推进,反复渲染,一个浑身是胆、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段秀实慷慨陈词,对郭晞晓以大义,示以利害,最终使骄横不可一世的郭晞心悦诚服。“言未毕,晞再拜”,寥寥数语,生动地摹写出郭晞诚惶诚恐的神态,有力地衬托了段秀实大义凛然的形象。矛盾已经解决,作者却笔锋一转,出人意表地增写段秀实留宿军营,不仅给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也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作者将“仁愧焦令谌”移后,把“勇服郭晞”提前,好处是更能充分体现文章的主旨。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朱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
3.由于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为史官提供史料,所以使用的也是史传体例,没有多余的言语。对人物的抑扬褒贬,作者不加任何议论评价,而全部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神情言行的描写表现出来。读者在感受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就为主人公的高风亮节所折服。这种史传笔法,始于孔子撰写《春秋》,故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柳宗元运用得炉火纯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