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杜甫《旅夜书怀》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07: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旅夜书怀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意象,掌握意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背诵全诗。
【自学自测】
知人论世:
识作者:杜甫,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合称(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后世称其(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
(2)探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2.朗读诗歌,要求: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再读了解诗意,整体感知
3.课前自测: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自研自悟】
品意象: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2.明意境: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3.悟实情
:“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请找出诗歌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并赏析如何抒情。
【自练自提】
艺术特色:
2.拓展练习。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
(2)结合诗歌分析作者为何“凭轩涕泗流”?答:???????????????????????????????????????????????????????????????????????
?
????????????????????????????????????????????????????????????????????????????
【补充材料】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
杜甫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蜀相》等大量名作。
答案:
【自学自测】
(1)子美,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大李杜”,诗圣,诗史,杜拾遗,杜草堂
【自研自悟】
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2.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3.
【自练自提】
1.(1)寓情于景
(2)衬托
以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茫茫的天地衬托出一只沙鸥的渺小孤独。
(3)比喻
(4)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结合
2.(1)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2)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