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扬州慢
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离离:指繁盛的样子
“黍离之悲”
指国家沦亡的悲痛,也指故国之思。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一
小组合作讨论
——《遣怀》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思考二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尽荠麦青青
杜牧诗句
若杜牧重到扬州……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联想
借景抒情
拟人
课堂小结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体味怀古伤今,感时伤世的情感
2.掌握本词多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抓词眼“空”,分析景物特点,引导学生自主体味黍离之悲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吗?我们大家一起大声背诵出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景中有情,表达李白对朋友的深厚情谊题目中的广陵是指哪里呢?扬州
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鼎盛时期的扬州,春风十里,歌舞升平。唐代徐凝的《忆扬州》中曾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盛极一时。
那么,南宋时期的扬州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南宋后期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的的脚步,看看他到扬州后见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扬州慢》 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是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词词风清空骚雅,超逸空灵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
二、了解背景
问题1.学生齐读小序,概括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见闻、写作原因及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问题2.什么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三、诵读品味
注意三个层面:字正句顺;感情基调;语感(语气、语速、节奏)〕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诵读是欣赏诗歌的第一步。
1.学生个别读,正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学生评价,语调、语速、重音和停顿等,作肯定评价,如果有读得不好的地方,可范读一两句
2.面请大家再把词作有感情的自由朗诵一次然后我再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作示范
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教师评价
5.全班齐读
四、自主赏析
问题1:从同学们的诵读中仿佛看到了词人在冬雪初霁的晚上,独自骑着马缓缓走进扬州城的情景。可是这座昔日繁盛的都城,今日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文中哪个字能够概括出此时扬州城的特点。
明确:空
问题2:
学生讨论——(大屏幕展示一个思考题)文中哪些语句,或者说句中所描绘的景物直接表现出了扬州城“空”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
明确:1.尽荠麦青青。“尽”字能看出来野生的荠菜与麦子长满了扬州城,遍地都是,“青青”一般形容泛着绿意、繁茂的样子,荠菜和麦子越茂盛就越能反衬出扬州此时的荒凉。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指的是被毁坏的城池,“乔木”是说高大的树木,“犹”仍旧,“厌”即憎恶、讨厌。“言兵”指谈论兵事。“犹”表现出了厌恶程度很深,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仍旧没有办法忘掉这场战争,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是指凄清的戍角。“吹寒”指在寒冷的天气中吹奏着。如果是以前繁华的扬州会不会有号角的声音呢?当然不会,有的也该是十里长街对的人声鼎沸,有的也是二十四桥的管弦歌吹。这里“寒”字用的极好。不仅指出了天气的寒冷,吹奏的清角的声音让人觉得冰冷,也能让人感到内心涌起的阵阵寒意。可以说一个“寒”字领起了三层悲意,天寒、声寒、心寒,关乎自然、关乎耳目、关乎人心,层层推进。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是瘦西湖上的一处盛景,传说唐代有二十四位歌女,体态轻盈,花容月貌,在桥上弄笛吹箫,笑语盈盈,游人极盛。而此时桥上则是如此孤单冷清,徒留一轮清冷的圆月倒映湖心。
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每当春天来临便竞相开放,游人驻足观赏,然而现在早已人去城空,芍药花仍旧一年年的开放,但是早已无人欣赏。花开反而给这座空寂的扬州城增添了几分感伤。正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问题3:文章中那句话简洁表现出扬州城“空”的特点?提到了那位是人?此时的扬州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明确:杜牧的“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名都
问题4:
昔日的名都如今已变成了空城,总是杜牧的满腹才情,恐怕也难赋深情了。那么造成昔盛今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再读课文:只有爱读多读善读优秀的词作,才能从古代文化传统中吸取丰厚的营养最后,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大声地饱含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词人的深沉感悟,。
五、技法总结
小组讨论: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虚实结合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对比
尽荠麦青青——夸张
杜牧诗句——用典
若杜牧重到扬州……——联想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情景交融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
小结: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该诗。
板书设计:
扬州慢
姜夔
今
昔
空城
名都
黍离之悲评测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荠麦(
)
(2)戍角(
)
(3)黍离(
)
(4)豆蔻(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雪初霁(
)
(2)荞麦弥望(
)
(3)予怀怆然(
)
(4)自度此曲(
)
(5)解鞍少驻初程(
)
3.姜夔,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
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____________;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手法,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这首词中,姜夔大量化用杜牧的词句,这是为什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9题。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②,拟共天随住⑤。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③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7.“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
8.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的意境。
9.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