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进学解
韩愈
核心素养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杂说,了解杂说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古人说理方法的灵动多变,学习古人文体类型的创新精神。
情境模拟
俗话说“病蚌成珠”,“久病成医”,“不经三九寒,那得梅花香”等,这些话都包含着一个意思,人的才能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得来的。古往今来的圣贤,比我们吃得苦多一些,经历的挫折多一些罢了。当然,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方法,比我们高明许多。《进学解》是韩愈的牢骚之词,我们听听韩愈是如何对待人生旅途上接连不断的挫折的。
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而重点则在于论述朝廷用人。它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首先,我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进学解”,这样题目的文字过去往往属于辞赋体,采取抑客取主的写法,即假设主客两人问难,先由客方提出论点,对主人问难,是文章的陪衬,然后主人驳倒客人的意见,申明自己的正面观点;韩愈这篇文章就不同,是在客言之先,自己先站出来讲话,然后把客的话引出来,最后自己再进行反驳,用的是借客伸主的写法。
文题解读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载:“(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疑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自主预学
听录音范读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篇
诵读指导
自主预学
1、正音
(1)爬罗剔抉(
)(2)纂言者(
)
(3)焚膏继晷(
)(4)补苴罅漏(
)(
)
(5)佶屈聱牙(
)(6)跋前踬后(
)
(
)
(7)动辄得咎(
)(8)竟死何裨(
)
(9)纡余为妍(
)(
)(10)岁靡廪粟(
)
(11)訾医师(
)
(1)(tī)
(2)(zuǎn)
(3)(ɡuǐ)(4)(jūxià)
(5)(jíáo)
(6)(bázhì)
(7)(jiù)(8)(bì)
(9)(yūyán)(10)(lǐn)
(11)(zī)
自主预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占小善者率以录:
(2)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3)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
(5)《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6)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7)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1)占,具备;录,录用(2)爬,爬梳;罗,搜罗;抉,选择
(3)晷,日影;兀兀,劳累的样子(4)绍,继承;障,止
(5)佶屈,曲折;聱牙,拗口(6)头童,头发脱落;齿豁,牙齿缺损
(7)靡,消耗,浪费;廪粟,禄米
自主预学
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记事者必提其要
古义:
今义:记事的人。
(2)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古义:
今义:行为或当作。
(3)《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古义:
今义:虚夸,不切实际。
(4)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古义:
今义:方形。
(5)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古义: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也指取得这一学位的人。
答案(1)史书类典籍(2)写作(3)文辞华美(4)礼法(5)古代传授经学的官员
自主预学
4.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招诸生立馆下:
(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3)宰臣不见斥:
(4)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
(6)有笑于列者:
(7)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答案
(1)省略句(2)被动句(3)被动句(4)宾语前置句
(5)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7)介词结构后置句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作者介绍
合作共学
1.阅读第1段,思考:该段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请找出来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作者通过“精”与“荒”、“成”与“毁”两两对比,鲜明地指出了精进学业和成就品行的关键,语言精辟,观点明确,发人深省。
合作共学
2.阅读第2段,思考:“诸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该反驳可分为几层?又是从哪几方面对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
分两层: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诚矣”,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
“诸生”主要是从先生对于学业的勤奋,对于儒学的功劳,先生文章的内闳外肆,先生为人的完美等方面对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这样写,一方面突出了先生在各方面的卓越成就,更重要的是与后面先生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政和生活方面所受到的不平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借他人之口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抑郁之情。
合作共学
3.阅读3~5段,思考:先生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作用?
作者先以匠人因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这两组排比句段,来比喻宰相用人,即量材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遭遇,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作者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
点津导学
1、《进学解》开头“先生训示”部分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在今天对我们青年学生有教育意义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进学解》鼓励学生努力进取,不要过多地考虑政府是否公正,过多地考虑个人能否被录用,能否得到较好的社会地位。韩愈鼓励学生努力上进,不过多地去考虑社会的不公,从学习的要求上看是积极的,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才。
点津导学
2、作者是采用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文章的?
答案:作者采用设问设答的形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没有直接用自己的议论去指责有司,而是借助师生之间的问答来说明道理,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情。文章首先假设国子先生教训诸生,引出全篇的议论:当今“登崇畯良”,有司明而公,业精行成,必能获选,学生们应努力进学。紧接着又借学生之口,对他的不平遭遇提出疑问,以事实反驳先生的教训:先生业精行成,却屡遭贬谪,处境狼狈。有司如此不公不明,你的教训不是欺人之谈吗?进而再设计了解嘲式的解答,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辩解:我自己业未精、行未成,投闲置散,乃分之宜,非有司之不公不明也。作者真心要吐露的所有的事实、道理与情感全是托他人之口说出来的。正是由于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置入了第三者——学生,因而造成了一个缓冲地带,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
点津导学
3.文章第1段、第3段与第2段在句式方面比较,有怎样的特点和效果?
答案:第1段“先生训示”、第3段“先生答问”这两段,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第2段是“生徒驳诘”,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