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
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节):管鲍之交和深厚友情。
第二部分(3—4节):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第三部分(5节):司马迁的赞词。
三、重点研讨
(一)1.仿照例句,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
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②信: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③小: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④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⑤贵:意动用法,以……为贵。
2.①判断句 ②判断句 ③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④宾语前置句
⑤反问句,宾语前置句 ⑥被动句 ⑦被动句
⑧省略句 ⑨省略句
3.①我曾经多次从政却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②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③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
④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二)(1)是从五个方面来写的:(1)经商、(2)谋事、(3)出仕、(4)作战、(5)事君
(2)这句话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3)这一节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管仲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
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了两人的友谊与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节文字,司马迁较多地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1节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日后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这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推行了正确的内政和外交措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③他辅佐齐桓公采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的策略。
四、应用拓展
1.A(危行:正直的行为)
2.B(之:他,代越石父;到……去。A.因;C.才;D.为什么)
3.B
4.B(晏子意识到自己进内室没有向越石父告辞,是无礼,有错就改,这才把越石父当做贵客对待)
5.(1)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2)不久,驾车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
(3)我已经读了他(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依次编写了他的传记。
【参考译文】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齐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约俭朴,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然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 ”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还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四匹马,神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以后,驾车人的态度变得谦卑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子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管仲列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3.学习传记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技巧,提高阅读《史记》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学习流程】
一、文本引读
走近管仲: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一匡天下。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的丰功伟业为世人所讴歌,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更是后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管仲,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
二、整体感知:本文五个小节,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 节):
第二部分( — 节):
第三部分( 节):
三、重点研讨
(一)阅读全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知识,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仿照例句,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
例:富国强兵:富:使动用法,使……富。强:使动用法,使……强。
①管仲既任政相齐:
②管仲因而信之:
③然孔子小之:
④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⑤贵轻重:
2.特殊句式:(在后面的括号中指出其具体类型)
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 ④分财利多自与。 ( )
⑤岂管仲之谓乎? ( ) 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 )
⑦管仲囚焉( ) ⑧不以为言( ) ⑨齐桓公以霸( )
2.翻译下列句子(译文力求做到“信(准确)、达(通畅)、雅(文风)”)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为不遭时也。(见……于……,以)
译文: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也)
译文: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
译文:
④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顺,匡,也)
译文:
(二)阅读第二节,小组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的深交进行了回顾,从哪些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每个方面限定两个字)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可看出管仲对鲍叔牙怎样的情感?
(3)这一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三)阅读全文,小组合作,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应用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忄矍 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语不及之,即危行 危行:危险的行动。
B.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延:邀请。
C.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卑,不自满。
D.世多有之,是以不论 论: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晏子出,遭之涂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乃为人仆御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何子求绝之速也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晏子尚贤的一组是
①弗谢,入闺 ②解左骖赎之,载归
③晏子忄矍 然,摄衣冠谢曰 ④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⑤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⑥晏子荐以为大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危行,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B.晏子赎出越石父,与他同车回来,因没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内室,越石父生气地提出要与他绝交,晏子感到吃惊,为平息事态,他把越石父当做贵客对待。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表示,倘若晏子在世,他非常乐意当晏子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推祟,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译文:
(2)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
(3)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