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八 破阵子 踏莎行 蝶恋花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八 破阵子 踏莎行 蝶恋花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24 21: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八 破阵子 踏莎行 蝶恋花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题。
破阵子·春景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上阕作者写出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意象,作者用这些景物表现了暮春时节秀美明丽、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象。
2.下阕用了两个“笑”字,在这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 “巧笑”,突出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她们一路有说有笑,那清脆的笑声在春野上回荡,更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后面 “笑从双脸生”,更是意味深长。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斗草赢,她将今天的斗草嬴与昨天美好的春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即将实现的喜悦。
3.分析晏殊《破阵子·春景》一词中“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利用长短句的特点,着意表现了“碧苔”“黄鹂”“飞絮”的动态,既体现了语言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又把暮春的迷人景象描摹得如诗如画、惟妙惟肖。暮春时节,碧苔生长之势远不如盛夏之际,“三四点”意在言少,因其量少点缀在池塘边上,就更易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暮春的意境。柳絮已经开始漫天飞舞,这是从视觉的角度表现了暮春的悠长和寂寥。
4.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在文学中是指纯用线条构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这首词则纯用白描,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试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白描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词写了清明时节,梨花刚过花期,柳絮飘飞,春社将近,燕子归来,初闻黄鹂啼声,初现池边碧苔几点,天气也开始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去郊外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几句私语竟笑成一朵花。作者就这样纯用白描,写景写人,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展示了古代少女纯洁的心灵。
二、语言运用
5.根据情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父亲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70字)
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过了好一会儿,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原来电梯停电了,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因为还得给别家送水,师傅顾不上休息,提着空桶就出门。我正准备随手把门关上,父亲忙拦住我,扶着门对楼道上的师傅说了声“再见”,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地把门关上。
“干吗不把门关上,大冷天的,您站在门口小心冻病了。”我说。
父亲淡淡地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终于明白,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答案:别人为了给我们送水爬了十八层楼,他前脚离开,我们立马‘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带给他的只会是寒心。只要晚几秒关上门,别人的感觉就会不同。
6.高三毕业在即,班上要举办一场毕业晚会。请从下面的歌曲名称中任选一个加以阐发,来发表你的毕业感言。要求语言表达流畅,生动得体,80字左右。
①《敢问路在何方》 ②《阳光总在风雨后》 ③《永远的朋友》 ④《光阴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悲观的人埋怨风向,乐观的人期待风向改变,现实的人则调整风帆。此刻我想到一支歌--《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能接受。同学们,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意与你分担所有。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碧苔(tái)    飞絮(xù)
征辔(pèi) 迢迢(diǎo)
B. 游冶(yě) 雨横(hènɡ)
平芜(wú) 日长(chánɡ)
C. 黄鹂(lí) 莎草(shā)
阑干(lán) 晏殊(Yàn)
D. 盈盈(yínɡ) 雕鞍(ān)
草薰(xūn) 玉勒(lěi)
解析:选B。A项,迢—tiáo;C项,莎—suō;D项,勒—l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唯房地产马首是瞻,而房地产“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无奈地承认“房地产业已成中国经济直接命脉”。
B.我国零售连锁企业另一大软肋就是企业已存在的各个系统软件各行其事,难以融合,竞争力不强。
C.“跟外语相比,我们大学语文甘败下风。”一位大学语文教师这样抱怨。的确,如果不是去年教育部旧话重提,恐怕已经有不少人忘记了大学语文的存在。
D.现今的新闻记者在深入采访时,可能会揭露一些阴暗面,但他们针贬时弊是因为他们热爱社会,是为了促进社会改良,而非有其他不轨图谋。
解析: 选A。B项,应为“各行其是”;C项,应为“甘拜下风”;D项,应为“针砭时弊”。
3.与“楼高莫近危阑倚”中的“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B.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C.危楼高百尺
D.居安思危
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高”的意思。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源头,它是在战国后期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
B.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极有代表性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表现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定型于唐代,在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D.词是在宋代产生并兴盛的新诗体。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按照乐调繁简、句子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解析:选D。词产生于唐代,到宋代达到全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汇报演出,形式多样,艺术水准很高,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B.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跟着好转,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舍本逐末。
C.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D.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解析:选C。A.“姹紫嫣红”应该是“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B.“舍本逐末”无“逐”之意,可换作“本末倒置”。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感彩不当。
二、文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顾问:回头问
C.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不以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解析:选B。顾问:咨询、询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尝谓所亲曰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 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帝默然而罢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D. 卿乃问朕是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解析:选B。“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不合原文的意思。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自 古 帝 王 能 纳 谏 者 固 难 矣 昔 周 武 王 尚 不 用 伯 夷 叔 齐 宣 王 贤 主 杜 伯 犹 以 无 罪 见 杀 吾 夙 夜 庶 几 前 圣 恨 不 能 仰 及 古 人。
答案:自 古 帝 王 /能 纳 谏 者 固 难 矣/ 昔 周 武 王 尚 不 用 伯 夷 叔 齐 /宣 王 贤 主/杜 伯 犹 以 无 罪 见 杀 /吾 夙 夜 庶 几 前 圣 /恨 不 能 仰 及 古 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珪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很受太子李建成的尊重。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巂州。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珪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户籍没入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道理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说:“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非常精通音律,不是不用心,只恐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合适,而扰乱了陛下的视听。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因为教女乐的事而责怪他,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献忠诚正直的言论,为什么竟然顺从属下欺骗皇上,反而替孝孙说话!”彦博叩拜谢罪,王珪自己不叩拜,说:“我本来侍奉前东宫太子,按罪已经应当被处死。陛下体恤宽恕我的性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担任重要的职务,以忠城正直要求我。今天我说的,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没有想到陛下忽然用没有根据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陛下。”唐太宗默然不语,不欢而散。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接受劝谏本来很难。从前周武王尚且不任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是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杀了,我日夜希望接近前朝圣贤,很遗憾不能赶得上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珪,我十分后悔。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
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1~12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 靖康之变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倚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1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四、语用创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13~14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3.第一则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可用原文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对孔子的“恕”道加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推己及人”的 “恕”,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即是行仁之道。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