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燕 歌 行》
高适
导入: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高适则是其中的一位重要的代表
高适(约700-765)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长于七古。
代表作:《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等
知识链接
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听范读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问题:
《燕歌行》的主旨句是什么?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人:将帅 士卒
士卒 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思考:
对战争的描写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结局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根据描写战事的顺序,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身陷重围;
第三段八句写士卒及家人的痛苦
(两地相思);
第四段四句: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出师
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
身陷重围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愤慨)
身陷重围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失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
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在写战役的过程中,诗人还写了塞外的秋景,请找出来并作简析。
山川萧条极边土
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绝域茫茫无所有
大漠茫茫更见荒凉,征人与思妇相隔万里,相见无望,烘托出征人绝望无奈的心情。
小结:在战役进展过程中穿插写景,既表明战役的地点,战争的惨烈又烘托出士卒的心情,渲染气氛。同时也揭露将帅的罪责。
借景烘托
合作探究
艺术特色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小结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
1.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完成。
2.从诗歌表达主旨的角度完成。
3.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
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谈谈
你对“沉痛语”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