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教案
课时数
时
间
20
年
月
日
课
时
1
课
题
仁政
教
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3、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重
点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难
点
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教
学方
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式教学
课前自学知识积累:关于作者: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思想主张: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
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自主先学: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2、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至篇末。三、合作互学:依据第一部分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至“则王乎”。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远疱厨也”。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探究第一层:学生朗读第一层,抓住重点词。“是以”属固定词。“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的“臣未闻之也。”(书下注释中重点词语)教师点拨思路: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由对话的开始几句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齐宣王想谈的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皆是春秋时的霸主。
可见他喜欢的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而霸道和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主张。
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王道——以儒家的仁义治理天下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由此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仁政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孟子用一句托词“我没听说过”轻巧的转换了话题,既不得罪齐宣王又回到自己的预设话题“王道”上来了。
我们来分析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
(掌握对方心里,因势利导)
(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
(2)转移话题: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使宣王难以拒绝。
?
课后自评解释下面加点词:
1(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
(2)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2(1)无以,则王乎?( )
(2)则可以王矣?地 )
(3)保民而王
(4)是心足以王矣( )
(5)(故王)之不王,非……之类也( )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2)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5)若是其甚与?( )
(6)其若是,孰能御之?( )
4(1)然,诚有百姓者也( )
(2)然则一羽之不举( )
(3)物皆然,心为甚( )
5(1)抑王兴甲兵( )
(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 )
6(1)否,吾何快于是( )
(2)吾惛,不能进于是( )
1(1)称道、称赞(2)方法 2都用作动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的意思 3(1)像(2)好象(3)如果(4)你(5)像(6)像 4(1)是的(2)这样(3)这样 5(1)难道(2)还是6(1)在这样的事上(2)到这样子
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