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 八声甘州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 八声甘州 课件(24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12: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 年青时常出入歌楼酒馆,为歌伎乐工填词写曲,因此为士大夫们所不耻。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善写“羈旅行役”的离愁别恨。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著 有《乐章集》。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其词多写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发羁旅行役之情,善于铺叙,情景交融。代表作有《八声甘州》、《望海潮》、《雨霖铃》、《夜半乐》等。著有《乐章集》。 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 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 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 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
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思考: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 再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一、本词主要写的是什么?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
二、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分析上片: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
  天气——雨、风(潇潇、霜风凄惨)
  所感——霜风凄惨
  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
  参考答案:秋江雨景图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什么?
??
分析“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
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
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
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衰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
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  眼下(“当楼”)
        近景(“是处”)
        远景(“东流”)
  景中融进了词人的愁思,
增添了词人的愁思。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词人究竟是不是在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 ?
思乡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7.同学再读一遍本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分析下片:
  1、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词的下片:写游子思归。先写自己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归思”),然后推想家乡的佳人切盼自己的回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最后写对佳人的抚慰(“争知我”)由现实—想象—现实,反映了词人起伏翻腾的思绪。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想象   
虚实相生    拟人
思考:
   王国维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人间词话》)请谈谈《八声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布置作业
熟读这首词。
预习《苏幕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