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课件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课件4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3: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背景介绍

文本解读

目录
CONTENTS
第一
部分
ONE
PUSAMAN
了解辛弃疾
南宋
南宋最硬核的古惑仔,文采不输李白杜甫,可惜人生太过遗憾。
他是男生心中的英雄梦,沙场点兵意气风发,剑拔弩张破阵杀敌,是22岁就能以5:50万人的绝对弱势,夜闯敌军大营成功手擒叛徒的少年将军。
他也是女生眼里的柔情郎,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惹人怦然心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第一硬核战地诗人——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 ↓ ↓
【课堂发表】
公元1140年
南宋国土摇摇欲坠。这一年,金国来讨伐南宋,岳飞大将军奉命抗金北伐,却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精忠报国的机会。受奸人秦桧的蒙蔽,皇帝竟甘愿向敌军割地投诚,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夺走了一代忠将的性命。从此,南宋北边的疆土无人可守,彻底沦为金人的领地。
也正是这个节骨眼,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出生了。
山东?不正是在中国的北边?没错,也就是说,辛弃疾虽为宋国人,却自幼生长在敌人的占领区中,亲眼目睹同胞们是如何在金人统治下屈辱生活着。
他的爷爷虽然表面上为金国效力,背地里却经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着远方山河,爷爷说:“孩子啊,这些原本都是我们南宋的领地,长大后别忘了灭了可恶的金国人,还祖国统一啊!”
在“卧底爷爷”的养育之下,只能说,他真是天命所归的将才。
才14岁,他就打着“进京赶考”的幌子,开始进燕山勘察金国地形;
到17岁,他又来到燕山,这次他着手画地形图,为日后大战做准备……直到1161年秋天,金国又找茬和南宋开打了,各地方趁机揭竿起义。21岁的辛弃疾觉得时机已到,便拉上2000多个弟兄,举起造反大旗,投奔了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带头大哥名叫耿京。
当时,队里有个和尚叫义端,是个奸诈的墙头草,他嫌自己在营里没权没地位,就偷走了军队的大印,想献给金人换荣华富贵。这军印是辛弃疾保管的。正当他快马加鞭往金营赶路时,脸上的得意还没散去,便听到身后一阵马蹄声响起,只见辛弃疾此时面露杀气,驾着快马有如轻功附体,片刻间便已逼近义端,三两下功夫,便将贼人擒下马来。在他身上搜出大印后,直接手起刀落,结果了叛徒的性命。
还有开头说的,辛弃疾以“50:5万”的绝对弱势,夜闯敌军军营,成功手擒叛徒的传奇事迹。公元1162年,也就是手擒义端的第二年,辛弃疾作为义军代表,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他这一走,军里又出事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杀了义军的带头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并以此为功封了官,领了赏。结果,他直接带着50个勇士,夜闯5万兵马的金军大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把正在享福的叛徒直接捆走,再不远千里,押解回南宋朝廷,交给皇帝正法。
于是22岁的他一战封神
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史书记载他“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这样的人,还英勇善战,正是最好的护国大将,可为何有他,南宋还会亡?
上书《美芹十论》、《九议》……但都石沉大海。
当时的皇宫贵族,朝臣官员全都沉迷于暂时的安乐,得过且过,怎么也不愿意发动战争。
且在他们眼里,辛弃疾是“归正人”(从金国归附而来的宋人),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还是不得不防。
被调去战火涂炭的滁州当领导,本来是个穷地方,他只用了短短半年,就盘活了当地的经济,开始蒸蒸日上。
被调到江西剿匪,这个换了好几波人都搞不定的麻烦事,他仅用了三个月就办妥了。
被调到湖南,他更是创立了“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是长江边境里最勇猛的一支军队,连金兵听了都退避三舍,很好地保护着当地的子民。
不得不说,辛弃疾真是个全能复合型人才。据统计,他竟然频繁调任了近40次,就在这“不是被调任,就是在被调任的路上”,岁月一点一点地流逝,他也在慢慢变老。
公元1181年,41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了,这一罢,就罢了他10年,后来虽然又任命了他几回,但都逃不过被弹劾罢官的命运……
当他47岁,宋高宗驾崩,北伐看似有望时,他立马约上了好友朱熹、陈亮,一起商讨光复大计。
年纪大了又如何,现在叫我上战场,我照样能上阵杀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就是辛弃疾,无论现实多么不堪,他依旧对理想坚定如一,愿为国家九死不悔。
眼看等了半生的梦终于能实现,可惜,才几年,陈亮去世了;又几年,朱熹也去世了。
为数不多的,和自己有共同抱负的好友离开了,难以想象他会有多绝望。
直到公元1203年,63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带兵北伐。听到消息的他,瞬间怒目圆瞪,容光焕发,想着终于能圆梦了。
却没想到此次任命,他只是个摆设,只是想用来他的名声来吓唬敌人,所以他的建议统统被否决了。他说:“南宋几十年都没为北伐做过准备,如今贸然出兵就是找死,还是先花个几年扩充国力要紧。”结果当权者求胜心切,非要出兵,落了个惨败下场。
公元1207年,金军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之际,皇帝终于急了,想到辛弃疾,马上召他回朝出兵。
但已67岁的他,早已积郁成疾,病重在床,临终之际,还在用最后一口气喊着:“杀贼!杀贼!”
终究,他没当上将军,没能驰骋沙场,护国安定,想了一生,盼了一生却落了个抱憾终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
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
(补充:课文导读第二段圈画)
第二
部分
TWO
PUSAMAN
背景介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
题序“书江西造口壁”说明这是一首登临词。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造口壁”。
据有关文献记载: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南宋的隆祐太后从江西沿赣江南逃。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此事距离辛弃疾登临造口只有四十几年。
第三
部分
THREE
PUSAMAN
文本解读
【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原出外来舞曲,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I only discovered the truth on the first day I was able to get up.In the evening I asked her to read to me,and was surprised how sleepy she seemed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上阙/下阙
上阙
上阙隐括了惨痛往事,安置国耻未雪,中原沦亡的现状。书写了词人沉痛愤慨之情。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上阙
题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何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
暗用典故。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
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题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何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上阙
“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P43 三、
开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比兴手法。词人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长驱直入,南宋几乎灭亡。从奔腾的清江水,想到了当年隆佑太后一行人匆匆逃窜的踪影,因国家破乱而洒下痛处之泪。由水及泪,以眼前景道心中事,意象转换极为自然。
比兴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流落异乡,
月夜远眺,
寄托思念
挺立
登高远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长安代表什么呢?为什么无法望长安?
“愁”在无法望长安
汉、唐国都;
北宋都城;
(收复故都,收复失地,恢复民族尊严)
无数山的阻隔:作者怀念中原故土,而重山阻隔
长安
无数山
含义:
自然界连绵的群山遮挡了词人额度视野;
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暗示障碍重重
下阙
下阙一方面写出了江水冲破阻拦,胜利向前,令人向往;
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壮志难酬的现状,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名句——P43“四”
从字面上看,指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无法阻挡的;
从深层次理解,这两句词含蓄地传达了词人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
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壮志难酬
总结
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
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
故园难回的忠愤;
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
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
忧国忧民
故园难回

诵读体情/背诵全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布置作业
2021
PUSAMA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