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把栏杆拍遍》导学单
1.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
2.认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二、背景介绍
梁衡说:“我的散文第二类是历史人物,如范仲淹、诸葛亮、辛弃疾、韩愈、林则徐等,也主要侧重于写他们的政治抱负和在实现事业中所透出的人格力量。并不写他的全部,是专有所取。韩愈被贬去潮州做了一个地方官,只有8个月就干了那么多好事,我们现在,一任官起码有三四年,应该给老百姓干多少事情?林则徐是被发配到新疆去的,一个罪臣,他为当地修了水利,还勘测土地为清政府增加了69万亩耕地的税收。现在的地方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有多少人能为我们的百姓干事?我的散文里面有大量的段落讲这些事情。柳永几次赶考都是落榜的,当时考上进士而当官的有九百多人,其他人都被历史淡忘了,惟有这个数次落榜的柳永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在青楼与歌女交往,青楼是最能腐蚀人的地方,柳永却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了自己,把中国诗词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三、资料链接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领2000多人起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辛弃疾后归南宋,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成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地方官职,但很快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含恨辞世,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任务二)
一、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1、了解出处
辛弃疾《水龙吟》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解词:?
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光复:恢复原有的领土、统治或事业。?
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凛然:①恐惧、畏惧。②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磅礴:①广大无边的。②扩展,充满于……的。?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比美。?
金戈:金属制的戈,配有铁甲的战马。形容战士的雄姿。指战争。?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赋闲: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苟安: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独裁:①独自裁断权威或权力。②实行专制统治,独揽大权。?
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诠释:①加进书中的一段评论或解释性的文字。②解说;解释;阐明。?
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咀嚼:①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②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阅历:指过去所经历的事迹。?
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处研究。?
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遒劲:强劲有力;刚健有力。多指书画的运笔。?
二、小组互帮,交流展示。
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
4.辛弃疾在带湖别墅闲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6.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三、整体研讨
1.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2、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大事多指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事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情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伦理道德等相关。本文正是实践这一精神的代表作。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大事、大情、大理”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踱(duó)步??
蹂躏(lìn)??
凛(1ǐn)然??
贼寇(kòu)
B.?押解(jiě)??
磅礴(bó)???
媲(pì)美??
悲怆(chuāng)
C.?倾(qīng)盆?
驰骋(chěng)??炽(chì)热??
整饬(chì)
D.?别墅(shù)??
金瓯(ōu)???
诠(quán)释?
咀(jǔ)嚼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项是????
(??)
A.?霹雳??
振聋发聩??
变生肘腋?
?了无痕迹
B.?赋闲??
五内俱焚?
?望眼欲穿??
可见—般
C.?诽谤??
马革裹尸??
回肠荡气?
?浅尝辄止
D.?婉约??
笔走龙蛇?
?忧心如焚?
?千锤百炼
3、下列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中,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B.从辛弃疾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的遭遇,联想到他的词《破阵子》《水龙吟》,真实地揭示出辛弃疾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摸鱼儿》联想到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不高兴的传说。又联想到朝廷闲置他二十年的做法;从《水调歌头》联想到词人闲居时的生活。
C.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D.作者从有人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联想到苏东坡,并通过对比,指出诗词应该作为政治的代言人才有词魂词威。
4、填写出下列诗词中空缺的名句。
(1)
射人先射马,
。
(2)
醉里挑灯看剑,
。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3)
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4)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
。
江晚正愁余,
。
二、阅读训练
阅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一文,完成5—9题。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④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⑤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⑥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⑦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⑧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⑨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选自《梁衡文集》有改动)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了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而多处运用了联想。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原因等。
??B.这篇散文用豪迈奔放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笔力雄厚,慷慨悲壮。
??C.从修辞上说,文章多处运用对偶短句和排比句式,使文章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效果。
??D.作者认为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是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他自己对词创作的悟性、聪明产生的。
??6.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辛词的两大特点:?
??一是
?????
二是
????
②第五段中说“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根本原因是
?
??7.文章第⑦段中“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8.请仿照“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这样的句式,给第三自然段补上两句相同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比。
??9.?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搜集了很多有关辛弃疾的资料,了解到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将士,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词作家。下面就是学生搜集的有关材料。
??①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的豪放;也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婉约派。请你选出属于婉约派的一句。(????)
??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常常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上文中就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词句,表达了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下列诗词中的“酒”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材料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材料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答案与解析
活动导学单
一、自主学习
二、交流展示
1.提示:“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2.提示:“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3.提示:“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4.提示:“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5.提示:“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6.提示:“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
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三、整体研讨
1、
①介绍《水龙吟》中“把栏杆拍遍”的典故。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②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
2、在文中,大事制南宋期间,光复故土的伟业。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的精神。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为国战斗的字里行间作者所说的大事。而辛弃疾被朝廷废弃不用,一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大理。具体段落,可让学生在文中寻找并画出。
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贾平凹的这篇散文就是如话家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毫无造作之感。另外,本文的感情也真挚感人,也许因为文中所写的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对忠厚老实邢庆仁的欣赏,对真诚有趣谭宗林的喜欢,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同情溢于言表。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
1、B(押解jiè??悲怆chuàng)
2、B(可见一斑)
3、D(在政治的锤炼中,不是政治的传声筒)
4、(1)擒贼先擒王?(2)梦回吹角连营?五十弦翻塞外声?(3)断鸿声里?栏杆拍遍?
?(4)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
二、阅读训练
5、D
??6、①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
???
②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7、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本人的追求造就了辛词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独特的美。
??8、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李白那样散发弄扁舟,像欧阳修那样寄情山水。(句式一致,内容恰当即可)?
??9、①A??
②材料一:反映了村民们富足的生活,淳朴好客的民风。材料二:表达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