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语》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22 08: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分析重点句和完成相关练习落实文言词句; 二、通过根据每章内容,对各章节进行归类,及讨论练习来了解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想。 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来探讨孔子积极入世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不足。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在翻译、注解的情况下落实文言词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各章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 初步熟悉课文 三、熟悉课文,概括每章内容 14.21 弑:杀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子对此表明孔事的重视。 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小结: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18.5 歌:唱歌 兮:语气助词 何:多么 已:停止 殆:危险 得:能够 探究: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小结: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18.6 桀:jié 耦:ǒu,两人并耕 然:对 谁以:与 易:改变 从:跟随 与其……岂若:与其……哪里比得上 辍:停止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探究: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 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小结: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
同课章节目录